|
一般說來,春天和秋季是釣魚的旺季,冬季是釣魚的淡季。
早春天氣變暖,水溫上升,過冬的魚兒開始覓食,但魚類多在中午暖和深水處活動
所以此時利于在深水中釣底層魚。
在水草叢生、蘆葦拔節的時期,到淺灘處最有利于釣魚。
夏季雷雨過后空氣清新的時刻,風平浪靜的清晨和傍晚是垂釣的好時機。
但在盛夏,日光強烈,水溫高,同時水中的餌料充足,又是幼魚發育時期
此時難釣大魚,以早晚垂釣為好,中午可在樹萌下或深水處垂釣。
秋天水溫上涼下暖,魚游水底層,此時宜釣深水中的底層魚,但到中午水溫升高
魚游到上水層淺灘覓食,此時也有利于釣魚。秋天氣候穩定
魚肥壯食量大,此時大魚、成魚容易上鉤,所以常常釣到大魚。
1.冬季水冷草枯,魚群很少活動,一般都潛入深水處休眠越冬,特別是雨雪或寒潮過境時
更少有魚類活動。在暖和日麗的中午,水溫比較高,仍會有少量的魚游到向陽深水處覓食或曬太陽。
2.晴天、雨天對垂釣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只要是晴天,除夏天中午和冬天的早晨、夜晚外,其它時間都較適宜釣魚。
陰天或小雨的天氣,除冬季的早晨和夜晚外,其他時間也都適宜釣魚。
夏天間歇性的雨之后也有利于釣魚。但大雨和豪雨之后,含有大量泥沙的渾水流入,極不利于釣魚。
3.風向、風速對垂釣的影響
除了寒冷的冬天外,在一般情況下,刮3級以下的東北風、東風、東南風
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有利于釣魚。而刮南風或西南風都不利于釣魚,但在夏天的早晨或黑夜
冬天的中午還是可以釣魚的。
刮西風、北風的天氣,一般不利于釣魚,只有在夏天雨后,才可能有所斬獲。
另外不論什麼風向,只要風力達到5級以上,都不利于釣魚。
4.氣壓對垂釣的影響
氣壓高低直接影響魚類的活動。氣壓高時水中含氧量多,魚兒感到舒適
氣壓低時水中含氧量少,魚兒感到難受。
因此在大風雨或悶熱的低壓天氣下,魚無心攝食而浮游在水的中、上層或躲在水草間休息。
在春夏季節雨后天晴或在秋高氣爽等高壓天氣時,魚類活動量大,攝食能力強,有利于釣魚。
5.溫度對垂釣的影響
魚類的生長、發育、繁殖都受到水溫的影響,魚的體溫也隨著水溫的變化而改變。
一般淡水魚適宜的水溫在12~20℃之間,當水溫降到5℃以下或超過30℃時
超出了魚兒適宜生存的範圍,便很難釣到魚了。
6.水中溶氧對垂釣的影響
與垂釣直接有關的是水中溶氧量的變化狀況
而水中溶氧量的變化又直接受到氣溫、水溫、氣壓、光照、風力、風向等的影響。
一般來講,在江河等動水水體,溶氧豐富。在池塘水庫等靜水水體,水越深,溶氧越不足。
在風和日麗光照充足時溶氧豐富,在流水口、進水、口、風口、綠色水草邊、淺而向陽和面積大的水體等
溶氧充足。狹長而深的水體溶氧少,水瘦魚瘦。
水質肥的水體中溶氧量變化大,故對魚類的生理影響較大,雖然餌料豐盛,魚類生長快
但遇惡劣天氣溶氧量大量消耗而使魚類“浮頭”。因此,外出垂釣時,一定要看天測“氧”、看水測“氧”。
7.雷電對垂釣的影響
雷電系空中帶異電的兩塊雲相接近時,因放電而發出的強烈的爆炸與耀眼的亮光。
魚類有喜靜怕驚的習性,尤其懼怕巨大聲響與震動等驚擾。
霹靂閃電,雷聲隆隆,魚類受驚后將會迅速躲藏深水隱蔽處潛伏不動,故不適宜釣魚。
8.霾霧對垂釣的影響
霾是空氣中懸浮著大量的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濁現象
霧則是氣溫下降時,空氣中所含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漂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聚合體。
霾分為陰霾和濃霾,能見距離為2~4公里;霧分為薄霧和濃霧,能見距離為0.05~1公里。
春末、夏季、秋初時節遇到陰霾天氣,由於能吸收大量的陽光,氣溫適宜,適宜釣魚。
冬季陰霾天氣,則不適宜釣魚。一般來說,霧天釣魚比較困難。
若即若離的短暫薄霧,待旭日東升時即行消失,不影響釣魚。
如果全天大霧或連續幾天濃霧,則不適宜釣魚,若遇到霧散初晴,又刮起了西北風,則釣魚可獲豐收。
9.露霜對垂釣的影響
靠近地面的水蒸氣達到飽和時,夜間遇冷凝結成的小水珠為露,凝聚成白色冰晶叫霜。
二者的區別是︰0℃以上為露,0℃似下為箱。有霜時,往往伴有霜凍。
露多發生清明至秋分前后,霜則多發生在霜降至冬至。露與霜的出現預示著當日天氣晴好。
一般來說,露水的出現對釣魚沒有什麼影響,但霜凍的出現將導致氣溫驟降,魚類潛伏,很少活動
俗稱“霜打東南,趁早回轉”,故不適宜釣魚。
10.霰雹對垂釣的影響
霰雹均為白色不透明的球形、圓錐形或體型不規則的圓體降水物──即冰塊和冰粒。
霰和雹二者形狀相似,但大小不同,其直徑霰為2~5毫米,雹為5~50毫米。
下雪前或下雪時常出現霰,而雹多在夏季和春秋時出現。霰由於多呈球形,故垂直降落速度較快
當擊落水面時,似噴泉淋水,溶氧增加,魚就顯得活躍,適宜釣魚。
但冰雹出現時,水面遭受較強的衝擊力,造成水面局部或全部處于激烈震動狀態,魚就四散遁逃,故不宜釣魚。
11.月光對垂釣的影響
經驗表明,不同月齡月亮的形狀和亮度,對釣魚活動有不同的影響。
上弦月至盈月,月光亮度逐漸增強,魚類(特別是羞光性魚類)活動頻繁,攝食活躍,但多集中在前半夜
后半夜因月光黯淡,魚類活動減少,清晨再次活躍。
盈月至下弦月,月光亮度逐漸減弱,魚類活動仍較活躍,但多集中在后半夜,清晨則活動減少,進行間歇性休息。
根據上述原理,釣魚時應選擇上弦月前后或下弦月前后當日(白天)較有把握,或雖處于盈月前后
但夜間屬陰天、風天、多雲天,則次日白天釣魚較好。
12.強冷空氣對垂釣的影響
強冷空氣遍及各地期間水溫驟降,魚類將躲藏到深水區少吃少動,不適宜釣魚。
13.電爆、日食、月食對垂釣的影響
太陽活動每隔11年左右為一個週期。
在此期間,太陽活動從小到大,呈波浪形發展,活動峰期將出現大耀斑
並產生強烈的射電爆發。太陽表面劇烈活動所釋放出來的物質和能量
將以直接或間接的模式影響地球的物理環境和生物的生活,耀斑產生的強烈紫外線輻射
對地球的環境、氣候產生明顯的影響,故發生電爆期間,釣魚效果不好。
此外,在發生日偏食、日全食或月偏食、月全食時,一般來說,由於地表照度突變,釣魚效果均不好。.......作者:小蔡釣魚
[ 本帖最後由 金剛狼 於 2008-2-12 08:55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