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蝦釣魚降龍會

用戶名  找回密碼
 加入我們無私分享




公益廣告:要省錢!戒菸直接省很大!發達最快第一步
查看: 4779|回復: 1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收起左側

[我有疑問] 浮標的疑問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07-12-12 00:17:0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先提疑問,
請問線組的浮標號數、外型要如何選定呢?
這是我的研究動機......。
然後我準備了;蝦王8號、峰7號、天翔6(兩支)、9號、幸福6號,共計6支。
首先是水泡區,
實驗結果,
陀螺型的峰7號比丸型的天翔9號更穩(不易抖動)。
浮力測試
測試浮標下沉後浮起的速度,
實驗1
將所有的浮標壓在水底同時放開,
實驗結果,
所有浮標幾乎同時浮至水面,
證明浮標號數外型皆不引響蝦蝦夾餌時力道。
實驗2
兩支天翔6號,
一支調標準吃水線,
另一支調線組過重,水面高於吃水線,
將兩浮標壓至水底方開,
調標準吃水線的浮標較快浮出水面,
實驗3
天翔6號和幸福6號都調標準,
一樣壓至水底,
天翔較快浮出水面,
實驗2和實驗3證明吃水線較高的浮標(幸福6號)向上的浮力較小,
蝦蝦夾取時比較不費力。
總結;
不管用幾號的浮標,只要吃水線和水面平,浮力相當。
陀螺型的浮標和丸型的浮標福利相當,
但陀螺型的不易左右晃動,
引響判斷蝦訊,但適合攻水泡區。
重點!
請問前輩,
照這樣看,浮標的號數都能用咬鉛克服浮力,
所以號數並不重要是嗎
吃水線較高的浮標(幸福6號)向上的浮力較小,
蝦蝦夾取時比較不費力,也因為浮起速度慢,
蝦蝦一夾餌馬上放開的話,
也能看到蝦訊(因為浮標停留再水中的時間較長)
是嗎?

釣魚 釣蝦 美食 電影 旅遊 購物 水族 遊戲 特價 戶外活動 團購 攝影 住宿
沙發
發表於 2007-12-12 01:32:43 | 只看該作者
請問前輩,
照這樣看,浮標的號數都能用咬鉛克服浮力,
所以號數並不重要是嗎?

我不是前輩,但是我來回答一下!

理論上是這樣沒錯啦!

但是相對的號數越大,加的鉛重越重,整組仕掛的重量也越大,敏度會變小!

所以,使用吃鉛重的浮標(撇開形狀不提),比較能克服強大的水流&氣泡。

所以一定要有號數的區別(針對不同環境),不然廠商生產一種規格就好了啊。

吃水線較高的浮標(幸福6號)向上的浮力較小,
蝦蝦夾取時比較不費力,也因為浮起速度慢,
蝦蝦一夾餌馬上放開的話,
也能看到蝦訊(因為浮標停留再水中的時間較長)
是嗎?

上浮力小,是因為殘餘浮力少。

也就是您調的鉛重,趨近於浮標所能承載的總重量。

相對的,浮標會很敏銳,一有水流或氣泡就會影響您對訊號的判斷。

這種調法,適合釣很貓的時候!(蝦只夾餌不吃餌時,不適用水泡區)
------------------------------------------------------------------
純屬個人觀點,以上!

另外,你的實驗好像完全不能成立,我只能這樣說!(沒有冒犯之意喔)

[ 本帖最後由 阿海 於 2007-12-12 02:09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折凳
發表於 2007-12-12 10:49: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proemoldtw 的帖子

首先大大你的實驗精神小弟很佩服
不過你整各實驗只能說只有一件事情
也就是分出你目前手上標的載重以及
相同載重下的殘餘浮力問題

請問前輩,
照這樣看,浮標的號數都能用咬鉛克服浮力,
所以號數並不重要是嗎?

浮標號數只是看個人喜好調整
之前就有大大發表過分出敏標與頓標
而這牽扯到的是殘餘浮力的問題
而調整浮標殘餘浮力使用的差不多就是咬鉛跟鉛片

吃水線較高的浮標(幸福6號)向上的浮力較小,
蝦蝦夾取時比較不費力,也因為浮起速度慢,
蝦蝦一夾餌馬上放開的話,
也能看到蝦訊(因為浮標停留再水中的時間較長)
是嗎?

這各問題跟浮標福利沒有絕對關係
但是跟釣棚設定有絕對關係
找各大大現場調整給你看
不管拿頓標或敏標
浮標所呈現出的訊號是由你自己設定的
這各就是釣棚設定時所稱的
頓釣  標準釣  敏釣  極敏釣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表於 2007-12-12 20:08:55 | 只看該作者
請問前輩,
照這樣看,浮標的號數都能用咬鉛克服浮力,

所以號數並不重要是嗎
吃水線較高的浮標(幸福6號)向上的浮力較小,
蝦蝦夾取時比較不費力,也因為浮起速度慢,
蝦蝦一夾餌馬上放開的話,
也能看到蝦訊(因為浮標停留再水中的時間較長)
是嗎?


個人淺見 ....
條件 : 靜水區 ...
所做的測試只是跟本身殘餘浮力有關係而已 ...
而瞎子夾餌受力關係呢 ...
假如瞎子往下拉1CM ...
則瞎子會感覺到浮標下沉1CM那段的浮力 ...

標身形狀當然對下沉上浮速度有引響 ..
水平切面面積越小越順暢 ...

咬鉛可以調校浮標所剩的殘餘浮力多寡 ...
所以...可以吃很重的浮標也是可以變敏標 ..

以上只是個人想法.. 妖言惑眾... 不知道對錯 ...
請勿把此當作正確答案 .. 以免走火入魔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07-12-12 20:20:49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阿海 於 2007-12-12 01:32 發表
請問前輩,
照這樣看,浮標的號數都能用咬鉛克服浮力,
所以號數並不重要是嗎?

我不是前輩,但是我來回答一下!

理論上是這樣沒錯啦!

但是相對的號數越大,加的鉛重越重,整組仕掛的重量也越大,敏 ...
純屬個人觀點,以上!

另外,你的實驗好像完全不能成立,我只能這樣說!(沒有冒犯之意喔)

你是說理論不成立嗎?請問哪裡有誤?這是我實做的結果ㄝ!
沒有冒犯之意,只是想得到更正確的理論
不能否認,理論和實際經常有差異,
但因為我是新手,有理論可以參考的話比較容易上手,
於是我做了很多實驗,
包含測水深的重物,以前都和朋友一樣用圓的,
實驗發現圓球到水底會番90度,故水深不準,
應該用長方形的(底是平的)!
測的水深減掉重物高度就是準確的水深。
鉤子也試過,釉系列的鉤子最鋒利,
速銳最硬,最平均的是一刀鉤,
合金鉤硬度次於速銳,但很頓。
以上是我的實驗結果,我不知道與事實是否相府,
還請各位前輩指教!

[ 本帖最後由 proemoldtw 於 2007-12-12 20:21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07-12-12 20:29:26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HongWei 於 2007-12-12 20:08 發表
個人淺見 ....
條件 : 靜水區 ...

所做的測試只是跟本身殘餘浮力有關係而已 ...
而瞎子夾餌受力關係呢 ...
假如瞎子往下拉1CM ...
則瞎子會感覺到浮標下沉1CM那段的浮力 ...

標身形狀當然對下沉上浮速度有引響 ..
水平切面面積越小越順暢 ...

咬鉛可以調校浮標所剩的殘餘浮力多寡 ...
所以...可以吃很重的浮標也是可以變敏標 ..

以上只是個人想法.. 妖言惑眾... 不知道對錯 ...
請勿把此當作正確答案 .. 以免走火入魔 ...

意思是浮標標示的吃水線只是參考,
如果幸福6號的吃水線標在中間,
就會和天翔6號一樣頓嗎?
答案:正確......這就是我想表達的(可惜沒有獎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07-12-12 20:33:33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HongWei 於 2007-12-12 20:26 發表


對鉤子沒研究 ......
感謝大大的實驗 !
讓我對鉤子有心的認知 ~

我的實驗方式是在子線綁重物,
直到鉤子會因為重量刺穿一張紙,
以重量實驗鉤子利度。
硬度則是鉤子鉤在桌上,
掛重物至鉤子變形,
一樣以重量實驗鉤子硬度。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表於 2007-12-12 20:34:0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proemoldtw 於 2007-12-12 20:29 發表

意思是浮標標示的吃水線只是參考,
如果幸福6號的吃水線標在中間,
就會和天翔6號一樣頓嗎?
答案:正確......這就是我想表達的(可惜沒有獎品)。


吃水線的確只是參考用的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表於 2007-12-12 20:41:20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proemoldtw 於 2007-12-12 20:33 發表

我的實驗方式是在子線綁重物,
直到鉤子會因為重量刺穿一張紙,
以重量實驗鉤子利度。
硬度則是鉤子鉤在桌上,
掛重物至鉤子變形,
一樣以重量實驗鉤子硬度。


硬度 ......
在機械上的認知是表面受力變形的情況 ...
綁重物是比較像實驗他的彈性 ...
雖然硬度跟彈性是有關聯的 ...
SO ...

僅供參考 ...因為我也不懂..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07-12-12 21:01:21 | 只看該作者
其實只能算強度,
因為不算抗剪、抗壓強度,
也能說是衍展性比較接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釣魚 釣蝦 美食 電影 旅遊 購物 水族 遊戲 特價 戶外活動 團購 攝影 住宿
11
發表於 2007-12-12 21:39:41 | 只看該作者
哇塞~~真是深奧ㄉ文章~~
我是肉腳~我也看不懂~~

我都以現場作釣狀況~再調整浮標~
因為影響浮標ㄉ因素太多了~~
應該沒辦法全部調整到最佳ㄉ狀態~~
我想以最基本ㄉ~然後再調整適合自己ㄉ釣法~~
應該會比較適當吧~~
個人小小ㄉ心得~多多包涵~~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發表於 2007-12-12 22:15:32 |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proemoldtw 於 2007-12-12 20:33 發表

我的實驗方式是在子線綁重物,
直到鉤子會因為重量刺穿一張紙,
以重量實驗鉤子利度。
硬度則是鉤子鉤在桌上,
掛重物至鉤子變形,
一樣以重量實驗鉤子硬度。


何謂硬度?

各種金屬元素%及含碳量多寡?

淬火回火溫度?

你的實驗只是得到物理性質的理論。

我不敢再說下去了,越說越遠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07-12-12 23:07: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9 阿海 的帖子

不懂你再說什麼......,
淬火回火退火都是指鋼,
並不是金屬元素喔,
在鋼加溫至約800度時急速冷卻生成麻田散鐵謂之淬火,
回火則是加溫至在結晶溫度,使其組織穩定,
這和釣蝦有關嗎,
我查查去......。
實驗是物理性質沒錯啊,
不然有人靠化學性質釣蝦嗎?
鉤子在水中應該不會分解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發表於 2007-12-13 03:37:06 | 只看該作者
先提疑問,
請問線組的浮標號數、外型要如何選定呢?
這是我的研究動機......。


Ans:浮標樣式百百種,任何款式的浮標皆能敏釣頓釣
端看個人習慣、喜好、對浮標的辨識度來做選擇。

然後我準備了;蝦王8號、峰7號、天翔6(兩支)、9號、幸福6號,共計6支。
首先是水泡區,
實驗結果,
陀螺型的峰7號比丸型的天翔9號更穩(不易抖動)。


Ans:實驗的基準為何? 同樣母線及配重? 各自配重到吃水線?
是否以同款同號不同型浮標來測試,會較為準確?
如:丸型及倒水滴型的8號石斑
測試結果:丸型於攻水泡時較為穩定,但較不易攻入中心點,容易被水流沖出
倒水滴型切水性較佳,較易攻入水泡中心點,但也容易因水波產生較多的假訊號

浮力測試
測試浮標下沉後浮起的速度,
實驗1
將所有的浮標壓在水底同時放開,
實驗結果,
所有浮標幾乎同時浮至水面,
證明浮標號數外型皆不引響蝦蝦夾餌時力道。


Ans:是否用來測試的水深太淺,已致於肉眼無法分辦快慢
基本上先不論型狀,不同號數的浮標,浮力就不同,
浮力大的理論上因該會先抵達水面
另假設浮力相同,因此同時浮到水面,那如何證明同浮力,但不同型狀的浮標(切水性不同)不會引響蝦蝦夾餌時的力道?

實驗2
兩支天翔6號,
一支調標準吃水線,
另一支調線組過重,水面高於吃水線,
將兩浮標壓至水底方開,
調標準吃水線的浮標較快浮出水面,


Ans:是的,因為調至吃水線的殘留浮力大於另一支調超過吃水線的浮標

實驗3
天翔6號和幸福6號都調標準,
一樣壓至水底,
天翔較快浮出水面,
實驗2和實驗3證明吃水線較高的浮標(幸福6號)向上的浮力較小,
蝦蝦夾取時比較不費力。


Ans:每款浮標的型狀、長度、切水性皆不同,當配重都調到標準吃水線時
所剩餘的浮力也不同,實驗2和3應該只能證明
同一支浮標當配重越重時(吃水線越高,沉入水中的部份越多時)
蝦蝦夾取時越不費力。

總結;
不管用幾號的浮標,只要吃水線和水面平,浮力相當。
陀螺型的浮標和丸型的浮標福利相當,
但陀螺型的不易左右晃動,
引響判斷蝦訊,但適合攻水泡區。
重點!
請問前輩,
照這樣看,浮標的號數都能用咬鉛克服浮力,
所以號數並不重要是嗎


Ans:浮標的號數都能用咬鉛克服浮力→是的
所以號數並不重要是嗎→不是的
因為號數越大的浮標配重越重,線組越複雜,訊號也越複雜。

吃水線較高的浮標(幸福6號)向上的浮力較小,
蝦蝦夾取時比較不費力,也因為浮起速度慢,
蝦蝦一夾餌馬上放開的話,
也能看到蝦訊(因為浮標停留再水中的時間較長)
是嗎?


Ans:是的,越敏的浮標,訊號越明顯,但相對的假訊號也越多~~

以上純為個人心得,僅供參考
如有錯誤,請大大們不吝指正

[ 本帖最後由 阿東 於 2007-12-13 03:43 編輯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手機版|降龍會多元化釣蝦釣魚天地

降龍會重要聲明
本站為一個自由的釣蝦釣魚討論區域,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完全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的真實性,而本站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降龍會 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我們將竭力配合修改。且敬告使用者和讀者, 請勿發表涉及政治,色情,盜版,人身攻擊等文章,倘若您不遵守以上規定,而產生法律問題,後果請自行負責。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釣蝦釣魚降龍會部分著作 採用創用 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

GMT+8, 2025-5-18 20:28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