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主題之前,有些事先工作必須要先提出,如果本文中有跟釣有專精的朋友想法不同請多海涵。 有關於竿先或釣竿的敏感度跟人家所謂的放大信號,這沒有共識,說甚麼都是多的,你們也可以關閉不看了。
<敏感度>
敏感度這個名詞常常在聽到,也都是被混為一起唸跟說,那麼,何為『敏度』? 何為『感度』? 指的是一樣的嗎? 常聽到釣有專精的朋友說某某東西可以買,敏感度超好,那是『敏度好』還是『感度好』可以買? 相信應該不少人有這樣疑惑,或是已經踩到地雷買錯。 我來下個定義好了,再加以說明:
『敏度』指的是當魚有索餌訊號的時候,能表現出來讓你用『眼睛』察覺到的難易度。
『感度』 指的是當魚有索餌訊號的時候,能表現出來讓你用『手心』察覺到的難易度。
這樣聽起來是不是很饒舌,請你們仔細想想並不難懂,先看一張圖~~
二個顏色的線條,掛的重量都一樣,紅色線變化大,藍色線變化小,能被眼睛輕易查覺的是紅色線,而且我們可以斷定同樣都把掛重量降低,二條線曲度會同時變小,但是也是一樣紅色線變化比較大,容易用眼睛看到,我們可以說紅色線的『敏度』比藍色線好。
『感度』就牽扯到『傳導難易度』跟『訊號能量被消耗』的問題,先說『傳導難易度』,我們都曉得敲擊的感覺(叩叩叩),在越硬的物體上傳導越清楚,像是拿一支木棍敲桌子跟拿一支泡棉棒敲桌子,會覺得哪種叩叩叩的感覺最明顯? 無疑的是木棍吧! 木棍比泡棉棒硬,傳導明顯,這個就是『感度』差異。 相同的,用在說明『感度』也是如此,越容易傳導的物質感度越好,容易傳導就是硬、薄類的,硬竿比軟竿傳導好,薄管比厚管傳導好。
再說『訊號能量被消耗』,舉例說,我們搭車的時候會發現有些車坐起來很平穩舒適,壓到坑洞都沒什麼感覺,有些車壓到坑洞後,人都在椅子上彈起來,對於輪胎來說,坑洞給輪胎的撞擊力都一樣,車內的人會什麼感受不同? 在於避震器的作用,避震器就是『能量消耗』的功能,消耗多寡,影響車內的人的感受,硬的避震器消耗能量少,感受越顛簸,反之,軟的避震器消耗能量多,感受越舒適顛簸小。 再導入主題,魚就餌咬餌的力量或是釣組敲擊到石頭可視為撞擊的能量,上面紅色線變化大,且從水平受一點力就在變化,那樣彎曲變化程度等於就是在消耗能量,說白話點,就是被訊號吃掉了,那麼我們手的感覺就會變很微弱。 反觀藍色線,變化幅度小,一下子就吃到硬的位置,前面有提到,硬的物質傳遞能量優於軟的。 我們可說藍色線的『感度』比紅色線好。
再舉例說,『敏度』極優的代表就是日本的筏竿竿尾,先徑往往都在0.3mm左右,而且整體細長(漸縮度小),當魚來就餌的時候輕輕一觸碰就可以看到竿尾有在移動,魚持續拉,因為整體細長,越來越像上圖紅線曲線,魚也感覺不到任何怪怪感覺,但是我們的手也卻是感覺不到有任何的跳動感,因為訊號來的能量被竿尾所吸收傳遞不到手,不過我們眼睛卻能輕易看到竿尾變化。
然而『感度』來說,軟絲竿、溪流竿就是代表,是種看不到竿先變化或不易查覺竿尾變化,但是木蝦或是咬鉛敲到石頭,在我們手心上可以清楚感覺到敲到的感覺,這種就是感度優良的例子。
那麼現在人家如果跟你們提某某竿子的敏感度好,我們拿到竿子就能清楚分辨出是『敏度好』還是『感度好』,說真的,很少有敏度跟感度都好的東西。 很常見『敏度好』的卻是『感度差』,或是『感度好』的卻是『敏度差』,更簡單說,要能輕易讓眼睛察覺變化的竿尾代表訊號能量容易被竿尾吃掉(消耗),那傳遞到手的能量感度就低了,感度就差。
很多人說某某東西能放大訊號,說句可能會被公幹的話,放大訊號,那是沒下功夫研究的人說的話,竿子或是其它裝置,沒有裝強波器,哪來的『放』大訊號之說? 訊號也是種能量,沒外力加成因素,就只會減弱而已。 充其量只能說某某東西感度好,訊號能夠清晰傳到手心,如此而已。 很多人都沒拿過感度好的竿子或沒用過感度好的竿先,都把感度好的釣竿誤認為放大訊號,以訛傳訛。
[ 本帖最後由 堤防行走人 於 2014-2-19 17:45 編輯 ] |
|